“十大行書”書法作品欣賞

天下第一行書《蘭亭序》

《蘭亭序》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,記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的盛游之事,。全篇寫的從容嫻和,,氣盛神凝。被后世學書者尊崇為“天下第一行書”,?!短m亭序》共計三百二進制十七個字,逸筆天成,,而且變化結(jié)構(gòu),、轉(zhuǎn)換筆法,匠心獨運而又不毫無安排造作的痕跡,。這樣的基于資質(zhì)超群,,功臣力深厚的作品,被評“為天下第一行書” ,,確實是當之無愧的,。

“十大行書”書法作品欣賞-杭州書法高考培訓(xùn)班

蘭亭書法,符合傳統(tǒng)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,,“文而不華,、質(zhì)而不野、不激不厲,、溫文爾雅”,?!皟?nèi)懨”的筆法偏重骨力,剛?cè)嵯酀?,點畫凝練簡潔,;在書寫技巧上包含了無數(shù)變化之道,僅一個“之”字就有十余種寫法,,在傳統(tǒng)的“中和之美”的格式上成為樣板,。千余年來,歷代文人多以《蘭亭序》為標準,,筆耕不輟,。人們習慣地把書法家寫《蘭亭序》的水準作為衡量其傳統(tǒng)功力的尺度。

《蘭亭序》不愧為博涉眾美的經(jīng)典之作,,讀其文,、賞其書、品其趣,,是一種非凡的藝術(shù)享受,。

天下第二行書——《祭侄文稿》

“十大行書”書法作品欣賞-杭州書法高考培訓(xùn)班

《祭侄文稿》,全名《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》,。原作紙本,,縱28.8厘米,。橫75.5厘米,,共234字(另有涂抹字30余個)?,F(xiàn)藏臺北故宮博物院。唐玄宗天寶十二載(公元753年),,顏真卿為楊國忠排擠,出為平原(今山東德州)太守,。天寶十四載(公元755年),安祿山、史思明在范陽(今北京南)起兵,,著名的安史之亂開始,。一時河北諸郡迅速瓦解,惟顏真卿的平原郡高舉義旗,,起兵討叛,,被推為義軍首領(lǐng),。時顏真卿的從兄常山(今河北正定)太守顏杲卿派其第三子顏季明與真卿聯(lián)系,,聯(lián)合反叛,。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設(shè)計殺死安祿山黨羽,、鎮(zhèn)守土門(今河北井涇)要塞的李欽湊,,奪回土門。一時形勢好轉(zhuǎn),。顏杲卿派長子顏泉明押送俘虜?shù)介L安報捷群請求救兵,。不料路經(jīng)太原時為太原節(jié)度使王承業(yè)截留。王想冒功,,擁兵不救。安祿山聞河北有變,,派史思明回兵常山,。顏杲卿孤軍奮戰(zhàn),,苦戰(zhàn)三日,糧盡矢絕,,城破被俘,。顏季明等被殺頭,,顏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,。顏杲卿被押解至洛陽,,英勇不屈,,先被斷一足,,凌遲處死,。直到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五月,,顏杲卿才被朝廷追贈太子太保,溢“忠節(jié)”,。顏真卿時任蒲州太守,聽到這個消息以后,,即派杲卿長于顏泉明到常山,、洛陽尋找季明,、杲卿遺骸,。只得到季明頭部和杲卿部分尸骨,,為了暫時安葬這些尸骨,,顏真卿寫下了這篇祭侄文草稿。因為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,,顧不得筆墨的工拙,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,,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。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,??梢哉f,,《祭侄文稿》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(shù)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,,至為寶貴,。

天下第三行書——《黃州寒食帖》

《黃州寒食詩帖》,,紙本,25 行,,共129字,,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。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,,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(jié)所發(fā)的人生之嘆。詩寫得蒼涼多情,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,?!饵S州寒食詩帖》彰顯動勢,洋溢著起伏的情緒,。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《蘭亭序》,、顏真卿《祭侄稿》之后的”天下第三行書”。

天下第四行書——《伯遠帖》

《伯遠帖》行書紙本,,因首行有《伯遠》二字,,遂以帖名。此帖為晉代真跡,,王珣書,,故列希珍之寶。此帖行書,,筆力遒勁,,態(tài)致蕭散,妍媚流便,,是典型的王氏書風,,是帖明末在新安吳新宇處,后歸吳廷,,曾刻入《馀清齋帖》,,至清代時歸入內(nèi)府,并與王羲之《快雪時晴帖》,、王獻之《中秋帖》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,,現(xiàn)藏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
王珣,,字元琳,,幼時小字法護,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(dǎo)之孫,,王洽之子,,王羲之之侄。王珣生于晉穆帝永和五年(公元349年),,卒于安帝隆安四年(公元400年),。孝武帝司馬昌明,雅好典籍,,王珣與殷仲堪,,徐邈、王恭,、郗恢等,,均以才學文章受知于孝武帝,,累官左仆射,加征虜將軍,,并領(lǐng)太子詹事,,安帝隆安元年(公元397年)遷尚書令,加散騎常侍,,尋以病卒,,終年五十二歲,謚獻穆,。董其昌評:“王珣瀟灑古澹,,東晉風流,宛然在眼,?!?/p>

天下第五行書——《韭花帖》

《韭花帖》楊凝式書,行書,,墨跡麻紙本,,高26厘米,寬28厘米,,共7行,,63字?!毒禄ㄌ肥且环庑旁?,內(nèi)容是敘述午睡醒來,腹中甚饑之時,,恰逢有人饋贈韭花,,非??煽?,遂執(zhí)筆以表示謝意,。

董其昌曾說:“少師韭花帖,略帶行體,,蕭散有致,,比少師他書欹側(cè)取態(tài)者有殊,然欹側(cè)取態(tài),,故是少師佳處,。”此帖的字體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,,布白舒朗,,清秀灑脫,深得王羲之《蘭亭序》的筆意,?!毒禄ㄌ?,被稱天下第五行書。盡管《韭花帖》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《蘭亭序》迥然有別,,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,,黃庭堅賦詩盛贊其說:“世人盡學蘭亭面,,欲換凡骨無金丹,。誰知洛陽楊風子,下筆便到烏絲闌,?!鼻逶鴧f(xié)均《題韭花帖》:“《韭花帖》乃宣和秘殿物,觀此真跡,,始知縱逸雄強之妙,,晉人矩度猶存,山谷比之“散僧入圣”,,非虛議也,。”

目前所知《韭花帖》有三本:一為清內(nèi)府藏本,,今藏無錫博物館,,曾刻入《三希堂法帖》中;一本為裴伯謙藏本,,見于《支那墨跡大成》,,今已佚;一本為羅振玉藏本,。據(jù)考證,,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。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,,曾經(jīng)入宋徽宗宣和內(nèi)府,,和南宋紹興內(nèi)府。元代此本為張宴所藏,,有張宴跋,,明時歸項元汴、吳楨所遞藏,。乾隆時鑒書博士冒滅門之罪,,以摹本偷換,摹本留在宮中,,即為清內(nèi)府藏本,;真跡后來流入民間,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,,今不知所在,。

天下第六行書——《蒙詔帖》

柳公權(quán)(公元778—865年),,字誠懸,京兆華原(今陜西耀縣)人,,官至太子少師,、中書舍人,書法初學王羲之,,后學顏真卿,,取精用宏,加以遒勁豐潤,,自成一家,,米芾曾評其書:“公權(quán)如深山道士,修養(yǎng)已成,,神氣清健,,無一點塵俗?!毕鄠髂伦诨实墼鴨査P法,,他回答說:“心正則筆正,乃可為法,?!迸没实哿⒓础案娜荩蚱湟怨P諫也,?!彼鶎懙谋鏄O多,以致當時公卿大臣家的碑志,,如果求不到他的字,,就會被人們罵為不孝子孫,但行書流傳極少,,因此,,就越發(fā)顯示《蒙詔帖》的彌足珍貴了。

《蒙詔帖》,,墨跡紙本,,又名《翰林帖》,當時柳公權(quán)四十四歲,,年富力強,,正是他書法創(chuàng)作的顛峰期,所以字如驚鴻擊空,,游 獨弋,,后人曾疑其偽,但明詹景鳳《玄覽編》說:“柳誠懸墨跡帖一卷是真,。筆法勁爽而縱橫悉如意也,,蓋自文皇,、大令而自成家,奇妙竟日玩之不倦,?!鼻姨筲j有“紹興”、“韓世能印”,、“馮氏鹿庵珍藏圖書籍印”,、“安岐之印”等鑒藏印,說明曾經(jīng)宋內(nèi)府,、明韓世能,、清馮銓,、安岐收藏,,以后又入清內(nèi)府,曾刻入《三希堂法帖》,,現(xiàn)藏北京故宮博物院,。

此帖氣勢磅礴,痛快酣暢,,渾莽淋漓,,意象恢宏,極具虎嘯龍吟,、吞吐大荒的氣派,,其結(jié)體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縱勢,而是因形而變,,依勢而化,,或長或短,或大或??;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正勢,而是欹側(cè)多姿,,險絕有致,,不拘常規(guī),放浪形骸,,極少唐朝森嚴法度的束縛,。其用筆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鐵骨錚錚,耿介特立,,而是有剛有柔,,有骨有肉,或方或圓,,或露或藏,,粗不臃腫,,細不纖軟,線條以中鋒為主,,飽滿圓厚,,筆墨控制得恰如其分。誠如周必大說:“沉著痛快,,而氣象雍容,,歐虞褚薛,不足道焉,?!逼湔路ù笮》适荩瑓⒉铄e落,,虛實疏密,,相映成趣,前后照應(yīng),,一氣貫注,,擒縱收放,隨勢幻化,,“枯潤纖濃,,掩映相發(fā),非復(fù)世能仿佛,?!?/p>

天下第七行書——《張翰帖》

此帖也稱《季鷹帖》,是歐陽詢?yōu)閺埡矊懙男?,屬于行楷,,無款。紙本,,縱25.2厘米,,橫33厘米。共十行,,每行九至十一字,。字體修長嚴謹,筆力剛勁挺撥,,風格平正中見險峻之勢,,是歐書中的精品。

后紙有瘦金體書跋:“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,。筆法險勁,,猛銳長驅(qū),智永亦復(fù)避鋒。雞林嘗遣使求詢書,,高宗聞而嘆曰:“詢之書遠播四夷,。晚年筆力益剛勁,有執(zhí)法廷爭之風,,孤峰崛起,,四面削成,非虛譽也,?!贝颂娘L格與歐陽詢的楷書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,同是以險取勝,。字的重心壓在左側(cè),,而以千鈞之勢出一奇筆壓向右側(cè),使每個字的結(jié)體形成一種逆反之勢,,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險為夷,,真可謂“險中求穩(wěn),別有樂趣”,。清乾隆帝評論道:“妙于取勢,,綽有余妍?!笔呛苡醒哿Φ摹4颂F(xiàn)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,。

天下第八行書——《蜀素帖》

《蜀素帖》是米芾三十八歲時(1088年),,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?!?蜀素”是四川造的絲綢織物,,上織有烏絲欄,制作講究,。此卷相傳為邵氏所藏,,欲請名家留下墨寶,以遺子孫,,可是傳了祖孫三代,,竟無人敢寫。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,,滯澀難寫,,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。而米南宮見了卻“當仁不讓”,,一揮到底,,寫得隨意自如,清勁飛動,真似如魚得水一般,。另外,,由于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(xiàn)了較多的枯筆,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,,如渴驥奔泉,,更覺精彩動人。米芾用筆如畫竹,,喜“八面出鋒”,。此帖用筆多變,正側(cè)藏露,,長短粗細,,體態(tài)萬千,充分體現(xiàn)了他“ 刷字”的獨特風格,。結(jié)字也俯仰斜正,,變化極大,并以欹側(cè)為主,,表現(xiàn)了動態(tài)的美感,。董其昌在《蜀素帖》后跋曰:“此卷如獅子搏象,以全力赴之,,當為生平合作”,。

《蜀素帖》結(jié)構(gòu)奇險率意,變幻靈動,,縮放有效,,欹正相生,字形秀麗頎長,,風姿翩翩,,隨意布勢,不衫不履,。用筆縱橫揮灑,,洞達跳宕,方圓兼?zhèn)?,剛?cè)嵯酀?,藏鋒處微露鋒芒,露鋒處亦顯含蓄,,垂露收筆處戛然而止,,似快刀斫削,懸針收筆處有正有側(cè),,或曲或直,;提按分明,牽絲勁挺;亦濃亦纖,,無乖無戾,,亦中亦側(cè),不燥不潤,。章法上,,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強烈對比,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線條交互出現(xiàn),,流利的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,,風檣陣馬的動態(tài)與沉穩(wěn)雍容的靜意完美結(jié)合,形成了《蜀素帖》獨具一格的章法,??傊室獾墓P法,,奇詭的結(jié)體,,中和的布局,一洗晉唐以來和平簡遠的書風,,創(chuàng)造出激越痛快,、神采奕奕的意境。所以清高士奇曾題詩盛贊此帖:“蜀縑織素鳥絲界,,米顛書邁歐虞派,。出入魏晉醞天真,風檣陣馬絕痛快”,。

天下第九行書——《松風閣詩帖》

黃庭堅,,字魯直,號山谷道人,,涪翁,江西修水人,。后世稱他黃山谷,。《宋史·文苑傳》稱他:“庭堅學問文章,,天成性得,,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,善行草書,,楷法亦自成一家,。與張耒、晁補之,、秦觀俱游蘇軾門,,天下稱為四學士。”他自己說:“余學草書三十余年,,初以周越為師,,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。晚得蘇才翁,,子美書觀之,,乃得古人筆意。其后又得張長史,,懷素,,高閑墨跡,乃窺筆法之妙,?!彼男袝鸸P處欲右先左,,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,,然后平出,“無平不陂”,,下筆著意變化,;收筆處回鋒藏穎。善藏鋒,,注意頓挫,,以“畫竹法作書”給人以“沉著痛快”的感覺。其結(jié)體從顏魯公《八關(guān)齋會報得記》來,,中宮收緊,,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,縱伸橫逸,,如蕩槳,、如撐舟,氣魄宏大,,氣宇軒昂,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,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“沉著痛快”和結(jié)體的舒展大度,。

天下第十行書——《土母帖》

李建中,,945年生,1013年逝世,,京兆(今陜西西安)人,。北宋書法家。字得中,,號嚴夫民伯,。后隨母遷居洛陽,。官至工部郎中。性怡淡,,簡靜,,風神雅秀,不重名利,,曾作西京留司御史臺,。被人稱“李西臺”。好游山水,,多留題,。自稱嚴夫民伯,善書札,,草,、隸、篆,、籀俱妙,。是當時無人敢望其項背的名書法家?!端问贰分^其“善書札,,行草尤工,多構(gòu)新體,。草,、隸、篆,、籀,、八分亦妙,人多摹習,,爭取以為楷法,。”李建中一生由于經(jīng)歷了唐,、五代,、宋幾個時期,他在書法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,。元趙孟釧擔骸拔魈ㄊ櫸ㄈヌ莆叢叮逃刑迫擻嚳紜!貝朗榧S行惺檳,!鍛聊柑貳4朗榧,;褂小獨釵魈罰逃蟹獺奪簧獎芳胺ㄌ肚ё治摹返取

《土母帖》,行書墨跡,,紙本,??v31.2厘米,橫44.4厘米,,10行,,共104字。后有蕭引高,、王嚴實,、王稱等跋?!渡汉骶V》《書畫匯考》《墨緣匯觀》《石渠寶笈續(xù)編》著錄,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。此帖是傳世的《西臺六帖》之一,。此帖用筆沉穩(wěn),,法度謹嚴,有歐陽率更神韻,,結(jié)構(gòu)淳厚謹嚴,,論者認為此帖清麗圓熟,恣態(tài)橫生,,深得“二王”筆法,。李建中墨跡傳世很少,《土母帖》是李建中存世墨跡中最典型,、最循規(guī)蹈矩的,,因此也是最能見出他那深湛的書法功力的神品,所以此帖頗為后世珍重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