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書法五千年:五千年長卷細品讀
一場2008奧運會開幕式,,在一幅中國畫的長卷中展開,,其間現(xiàn)代的舞者以袖揮毫,,淋漓盡致地展現(xiàn)了中國書法的魅力。說起來,,中國古代書法藝術,,也是一幅壯麗的長卷,其中無論傳世的書跡還是論述,,都讓人嘆為觀止,。如何讀懂這幅中國書法歷史的長卷,東方出版社推出的蕭元著《中國書法五千年》堪稱指南。本書以其豪邁的氣度和闊大的手筆,,試圖對五千年的中國書法藝術及理論進行立體觀照與全新整合,,其中不僅穿插著150幅中國最經典的傳世書畫作品、170種各大博物館的文物精品,,還有許多與主題相映成趣的書法家小故事,、書法小百科、古代論書詩選等,,構成一部形象生動的中國書法藝術長卷,。
何謂中國傳統(tǒng)的書法藝術,本書定義為“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”,。在五千年的藝術實踐中,,古代書家不僅留下許多珍貴的書法墨寶,而且有許多精辟的書法論著,。從先秦兩漢的書法自覺,,到清代劉熙載對古典書法理論的全面總結,書法理論總是與當時的書法實踐相互影響而又彼此投射,,從而讓中國書法在不同時代呈現(xiàn)出不同的風貌,。該書以歷代中國書法理論為縱軸,對當時的書法藝術及藝術家進行藝術評述,,讓人看到不同時期書法藝術家的審美追求。
強調書法藝術和其他姊妹藝術之間的聯(lián)系,,把書法文化作為整個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來進行研究,,是該書的又一突出特點。該書涉及中國古代繪畫,、雕塑,、建筑、詩歌,、社會生活面之廣,,在此前的同類著作中并不多見。且該書在立足中國文化的大背景時,,并未流于空疏和牽強,,而是無不從書法藝術和理論的發(fā)展著眼,注重于書法與其他藝術及社會生活的關系,,娓娓道來,,絲絲入扣,使人如行于山陰道上,,有目不暇接和美不勝收之感,。比如在研究介紹顏真卿及其新書風的特點時,既有對其書法審美意識和特點的理論探討,,又有對其人格魅力和代表作的精妙點評,;在對蔡邕,、蘇軾、黃庭堅,、趙孟頫等人的研究中,,也始終貫穿著知人論世的原則,對其所處的時代和世界觀的形成,,以及與他們書法藝術和理論之間的關系,,也有許多精辟之論,有不少還是發(fā)前人所未發(fā),。更難能可貴的是,,作者把中國五千年書法藝術及其理論發(fā)生發(fā)展的歷史,放在世界藝術發(fā)展的大背景下進行宏觀考察,,將相同時期中國歷史上的藝術大事件,,置放于世界藝術發(fā)展的歷史進程中,給了讀者更為寬廣的藝術視野,。
雖然是一部史論方面的專著,,但是閱讀本書并不給人以艱澀之感。對古代書法理論深入淺出的論述,,顯示出作者深厚的美學見地,;大量藝術圖片有的放矢的穿插,全彩色的印刷,,又最能喚起讀者對藝術的直接感受,。專業(yè)的讀者登高覽勝,可以通過書中對書法史的論述,,深入中國文化的堂奧,;而普通的讀者徜徉其間,也可從那些珍貴的墨寶遺跡中,,領略到中國書法藝術的大美,。
央視紀錄片《中國書法五千年》8集全
紀錄片《中國書法五千年》是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8集文獻片。該片力求超越故事串講或娛樂化敘述,,力圖還原中國人的“書寫史”如何與民族文化共生,,與民族精神同長。以篆,、隸,、草、行,、楷中國文字五大書體為主角,,挖掘它們的來龍去脈,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。
五大書體刻于甲骨,,鑄于金銅,,書于竹木,寫于紙帛,,從上古走來,,直至今天。央視中文國際頻道5個攝制組跋涉將近10萬里,,遠行歐美亞三大洲,,走訪考古遺跡和博物館數(shù)百處,拍攝有關書法的文物3萬余件,,力圖呈現(xiàn)中華文明核心符號體系的核心價值,。
紀錄片《中國書法五千年》
央視原創(chuàng)八集文獻紀錄片《中國書法五千年》,以中國文字篆,、隸,、草、行,、楷這五種書法體式為主角,,挖掘它們的來龍去脈,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,。五大書體刻于甲骨,,鑄于金銅,書于竹木,,寫于紙帛,,從上古走來,直至今天,。
央視中文國際頻道5個攝制組跋涉將近10萬里,遠行歐美亞三大洲,,走訪考古遺跡和博物館數(shù)百處,,拍攝有關書法的文物3萬余件,力圖呈現(xiàn)中華文明核心符號體系的核心價值,。
第二集 ?點睛人間
第三集 ?篆脈舒卷
第四集 ?隸勢承載
第五集 ?草舞龍蛇
第六集 ?行云流水
第七集 ?楷規(guī)精義
第八集 ?書法天下
來源:央視中文國際頻道
特別鳴謝:CCTV4?央視網
免責聲明?|?旨在分享傳播,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!如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