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家陳廷敬簡介(陳廷敬簡歷)
陳廷敬(1641—1712)山西澤州人,,初名敬,,字子端,一字說巖,,號午亭,。他是清初學者型書法家,順治十五年中進士,,歷充三朝《圣訓》,、《一統(tǒng)志》、《明史》館總裁官,,官至文淵閣大學士,。詩文、書法皆極精工,,所作古文,,為汪琬所賞,詩亦為王士稹所奇,。卒謚文貞,。有《尊聞閣集》行世,晚年手定為《午亭文編》,。
陳廷敬是清代初期帖學功底極深的代表性書家,,更是一個善于融會貫通、博采眾長而又創(chuàng)新不足的書家。這一幀《靜明子壽序》便是他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作品,。
首先,,從整篇作品來看,可知陳廷敬對東晉書圣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下過很深的功夫,。如“壽,、落、其,、條,、慕、余”等字的露鋒筆法,,寫得非常輕靈嫻熟,;另外,像“明,、序,、此、異,、與,、其”等字的帶筆動作,與《蘭亭序》相較,,可謂惟妙惟肖,;再如“皆、不,、世,、顧、此”等字的頓筆,、轉(zhuǎn)折和收筆方式,,都是典型的《蘭亭序》筆法。陳廷敬對王羲之的情有獨鐘可不是一個偶然的現(xiàn)象,。這既有受清初帖學師法晉人風韻的大氣候影響,,更有自身職業(yè)特點的關系。作為一位為當朝者服務的知識分子,,他選擇書法學習的對象要么是嚴整精工的楷書,,如唐代的大楷,要么是書卷氣很濃,、筆致和字形皆非常瀟灑流媚的晉人行書,。他選擇了后者,這有利于他平時較為快速地批閱記錄大量的文稿,?!鹅o明子壽序》書寫速度不緊不慢,,有一股濃濃的書卷味,。
其次,,陳廷敬并不是一味照搬《蘭亭序》的創(chuàng)作方法。這幅作品有不少字字型都是中宮緊收,、體態(tài)瘦長,,顯然受了初唐歐陽詢的行書《落花詩帖》的影響,如“行,、落,、舉、世,、慕,、居、里,、中”等字,,筆筆精致,嚴謹中顯精神,。不僅如此,,作品中還可以見到元代趙孟頫和明代文徵明的影子,如“序,、然(第3行),、能、修,、而”等字的結構形態(tài)和運筆節(jié)奏,,便有趙書的秀媚之氣;“不,、與,、近、然(第5行第3宇)”的連筆方法和
頓筆時的“切筆”(筆毫側起再頓筆,,沒有拖沓出鋒現(xiàn)象),,很像文徵明的行書作品。
可以這么說,,陳廷敬是清初書壇帖學的集大成者,,在《靜》作中,我們可以欣賞到他對歷代帖學技法不露形跡,,貼切自然的高度提煉和巧妙運用,。據(jù)說他在康熙年間任吏部侍郎時兼管戶部錢法,曾疏請將錢幣改重為輕,,以杜私鑄之風,。這說明他很善于分析現(xiàn)實,,提出解決問題的捷徑。此法運用于書學亦然,,他深知面對競尚帖學之風,,如何才能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,如何摒棄和吸收以為己用,。
總的看來,,《靜明子壽序》雖然融合了眾家之法,作品輕松灑脫,,筆法精熟,,無一敗筆。但是,,從創(chuàng)造性角度看,,這幅作品便顯不足,因為,,我們很難從作品中覓到一種屬于陳廷敬自己的創(chuàng)作語言(元素),,無論從筆法還是字結構來看,都停留于對前人筆法的綜合運用階段,,很難說有多少創(chuàng)造性,。魯迅在談到文學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時說,“雜取百家,,合成一個”,,但書法有著更為“苛刻”的要求,書家自身若沒有迥異于他人的人格特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歷程,,其作品便不會有振聾發(fā)聵的時代效應,。
縱然如此,陳廷敬仍算是一位杰出的功力型書法家,,他避開了帖學的死胡同(館閣體),,選擇了一種最適合于自己的書學道路,并達至十分完善的境界,,這是非常難得的,。
清代中朝以后,再也見不到像《靜明子壽序》那樣對晉代《蘭亭序》和唐初及元明諸家技法如此嫻熟運用于一處的書法作品,,直至現(xiàn)代沈尹默,,帖學才又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。
陳廷敬行書《靜明子壽序》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