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昌碩書法(吳昌碩作品)
吳昌碩(1844年8月1日—1927年11月29日),初名俊,,又名俊卿,,字昌碩,又署倉石,、蒼石,,多別號,常見者有倉碩,、老蒼,、老缶、苦鐵,、大聾,、缶道人、石尊者等,。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(今湖州市安吉縣)人,。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、書法家,、篆刻家,,“后海派”代表,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,,與任伯年,、蒲華,、虛谷合稱為“清末海派四大家”。他集“詩,、書,、畫、印”為一身,,融金石書畫為一爐,,被譽為“石鼓篆書第一人”、“文人畫最后的高峰”,。在繪畫,、書法、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,,在詩文,、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。吳昌碩熱心提攜后進,,齊白石,、王一亭、潘天壽,、陳半丁,、趙云壑、王個簃,、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,。
吳昌碩的楷書,始學(xué)顏魯公,,隸習(xí)漢代石刻,篆學(xué)石鼓文,。行書學(xué)黃庭堅,、王鐸。吳昌碩書法作品,,以篆書,、行草為主,晚年所書隸書,,結(jié)體變長,,取縱勢,用筆雄渾,、飽滿,,具有篆書痕跡,將篆,、隸溶為一體,,形成獨特面貌,。
【1】{碑陰節(jié)選} 故安國長韋叔珍錢五百故從;事韋元雅錢五百;故督郵范齊公錢五百故吏范文宗錢千;故吏韋德榮,故吏范利德錢三百;故吏騶叔義,,故吏韋排山錢千,。
吳昌碩《臨張遷碑》扇面
【1】漢故榖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
吳昌碩《致任伯年信札》
在吳昌碩擅長的篆、隸,、楷,、行草諸體書法中,大篆成就最高,,影響最大,,行草書成熟最早,應(yīng)用最廣泛,。他的信札,、詩稿以及書畫作品的落款、題跋,,多用行草書,,另有大量的中堂、立軸,、橫批,、扇面等形式的行草創(chuàng)作作品。他題寫的詩箋,、冊頁,、題跋等,收放自如,、潤燥相宜,,雖是尺幅小品,卻有排山倒海之勢,。
【1】伯年先生:惠兒昨出城晤邕之雨齋,,游目至半夜始?xì)w庽。今為俗事牽率,,不克親自來領(lǐng),。歲朝圖求署款,交小價是幸,。早晚容再趨謝,,此請道安,弟俊頓首,。任大老爺,,廿八日。
吳昌碩《臨寰盤》
吳昌碩作為一代宗師,,一生所臨摹的金文數(shù)量很多,,僅次于其所臨石鼓文,。作為一個廣涉博取的大家,吳昌碩從青年時期開始學(xué)鄧石如,、趙之謙,,到晚年自化、隨意揮運,,風(fēng)格變化很大,,他對詔版和繆篆等也有涉及。綜合對比,,金文對吳昌碩的影響巨大,,使其最終脫去石鼓原貌。當(dāng)然,,吳昌碩臨摹時,,基于個人脾胃,必然會有取舍,,作為心性,、志向極為強烈的開宗立派人物,所有的作品最終都會以個人的氣質(zhì)為引領(lǐng),。這種做法貫穿其一生,,個性達到極致。吳昌碩屬于大器晚成者,,逐步臻于極致,,即使到了衰年,仍是筆力充沛,,精神彌漫,。所臨《寰盤》是寫給“瘦羊”的,即吳昌碩在蘇州結(jié)交的摯友潘瘦羊,。
【1】隹廿又八年五月既望庚寅,,王在周康穆宮。旦,,王各大室即位。宰{?}佑寰入門立中庭,,北向,。史黹受王命書:王乎史{?}冊賜寰玄衣,{?}純,,赤市,,朱黃鑾旗,攸勒,,必琱,,{?}{?},,必彤沙。寰拜稽首,,敢對揚天子丕顯魯休,,令用作朕皇考鄭伯,鄭姬寶盤,。寰其萬年子子孫孫其永寶用,。
吳昌碩《臨石鼓文》
吳昌碩集“詩、書,、畫,、印”為一身,融金石書畫為一爐,,被譽為“石鼓篆書第一人”,、“文人畫最后的高峰”。
【1】吾車既工,,吾馬既同,。吾車既好
【2】吾馬既阜。君子員獵,,員獵員游,。麀鹿
【3】速速,君子之求,。騂騂角弓,,弓玆以寺。吾敺其
【4】其來趩趩,。即禦即時,。麀鹿速速其
【5】來大吾敺,其樸其來{?}?},,射其?}蜀,。
【6】汧殹沔,丞丞皮淖淵,。鰋鯉處之
【7】君子漁之,。濿又小魚,其游散散,。帛魚
【8】皪皪,,其筵氐鮮。黃帛其{?},,又{?}又,。
【9】錦其{?}孔庶。臠止毚毚,,{?}{?}博博,。其魚
【10】維何,,維鱮維鯉??梢詛?}之,,維楊
【11】驂旛旛,右驂騝騝,。吾以{?}于原,,吾止
【12】垤。宮車其寫,,秀弓寺射,。麋豕孔
【13】庶,麀鹿雉兔,。其又{?},,其奔大出
【14】各亞昊執(zhí),而勿射庶,,轢轢君子{?}
【15】允異 需 雨流 迄湧湧 盈渫{?}君
【16】子即涉涉馬 汧殹洎洎淒 舫舟囪逮
【17】自廊徒馭 維舟以道 或陰或陽
【18】極深以戶 于水一方 勿止其奔
【19】其{?}其事 猷作原 作導(dǎo)徒我
【20】嗣除帥皮 阪草為{?} 里微{?} {?} {?}
【21】{?}栗柞棫 其椶袛袛 鳴亞箬其
【22】花為所游 {?}盩導(dǎo)二日 樹五日而
【23】弓矢孔庶 左滔是{?} 不具獲具
【24】{?}來其寫 尖具天子 嗣王始古
【25】我來 皮 走{?}{?}馬{?} 莽莽{?}{?}雉
【26】其一之 吾水既清 導(dǎo)既平既
【27】止嘉樹則 里天子永 寧日維丙
【28】申吾其導(dǎo) 馬既康康駕 左驂{?}{?}{?}
【29】{?}母不翰 {?}公謂大 余及如不
【30】余及 吳 人{?}敬{?} 西{?}北勿
【31】勿代而用 大祝曾墉 藝寓逢中
吳昌碩《節(jié)臨石鼓文》
吳昌碩《節(jié)臨石鼓文》,,紙本,立軸,,1926年作,。
【1】田車孔安鋚勒既簡左旙旙右驂騝騝吾以隮于原吾止宮車其寫??儗O仁兄雅正,。丙寅夏吳昌碩年八十三。
吳昌碩《臨散氏盤》
吳昌碩臨摹的《散氏盤》在筆法,、結(jié)體等方面充分把握了原器神髓,,且已經(jīng)化為自家血肉?!渡⑹媳P》結(jié)體多見圓轉(zhuǎn),,字形多取扁勢,相同的字隨意而出,,無一相似雷同,,奔騰恣肆,超拔高邁,。原器形上的字很小,,放大來寫,愈大愈雄壯,。吳昌碩篆書行筆的提按和字勢的錯位處理,,吸收了《散氏盤》的諸多精華,,臨作用筆不拘繩墨,,有天縱之力,,結(jié)體字字飛動。吳氏一生以石鼓為宗,,汲取百家,,最終融會貫通。
吳昌碩79歲時節(jié)臨《散氏盤》:
【1】用夨踐散邑,,乃即散用田,。履:自瀗涉以南,至于大沽,,一奉,。以陟,二奉,,至于邊柳,。
吳昌碩《高人七言聯(lián)》
吳昌碩《七言聯(lián)》,篆書,,紙本,,對聯(lián),1913年作,。
【1】高人古里唯樹栗,,漁子歸舟具執(zhí)花。曉籟先生正,,集阮刻北宋本石鼓文字,。癸丑六月,安吉吳昌碩,。
吳昌碩《自作五言詩》
吳昌碩《自作五言詩》行書,,紙本,畫心,,1923年作,。
【1】鑄鑿法無盡,性情人各殊,。冥心開篆室,,外獎失奇觚。毫脫蟲魚活,,碑然赑屃趺,。坡吟曾記取,識字有耕夫,。頑鐵仁兄示手制印存讀竟書此紉之,。吳昌碩年八十,時在癸亥初冬。
吳昌碩《石鼓文八言聯(lián)》
吳昌碩《石鼓文八言聯(lián)》紙本,,對聯(lián),,1920年作。周昌谷題簽條,。
【1】左陂右原駕我二馬,,弓執(zhí)矢射皮大麋。子嘉先生雅屬為集獵碣字應(yīng)之,。庚申孟冬月,,七十七叟吳昌碩。吳昌碩先生石鼓文聯(lián),。昌谷箋,。
吳昌碩《五言橫額》
吳昌碩篆書《五言橫額》,紙本,,畫心,,1925年作。
【1】若風(fēng)之遇簫,;乙丑春仲,,摘子書語篆之,吳昌碩時年八十有二,。
吳昌碩《角茶軒》
《角茶軒》,,篆書橫披,1905年書,,大概是應(yīng)友人之請所書的,。這三字,是典型的吳氏風(fēng)格,,其筆法,、氣勢源自于石鼓文。其落款很長,,以行草書之,,其中對“角茶”的典故、“茶”字的字形作了記述,。
【1】角茶軒
吳昌碩《揮麈圖》
吳昌碩《揮麈圖》行書,,紙本,畫心,,1920年作,。
【1】揮麈圖。
【2】盋咒塵揮麈,,書禪篆學(xué)蝸,。流觀天地否……庚申冬仲,可甫仁兄屬書端,媵以小詩,,幸教我,。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七。
吳昌碩《心經(jīng)》
《心經(jīng)》篆書十二條屏成于丁巳年,,即1917年,時吳昌碩已74歲,,現(xiàn)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,。每屏高132.5厘米,寬30.2厘米,。大致推算一下,,每字約在10厘米見方左右。全篇268字,,除開篇“般若波羅密多心經(jīng)”標(biāo)題與末行2字之外,,其余各列皆有12字,每一屏下半段右側(cè)皆鈐《道在瓦甓》印章,。
【1】般若波羅蜜多
【2】心經(jīng),;觀自在菩
【3】薩,行深般若波
【4】羅蜜多時,,照見
【5】五蘊皆空,,度一
【6】切苦厄。舍利子,,
【7】色不異空,,空不異
【8】色,色即是空,,空即是
【9】色,,受想行識亦
【10】復(fù)如是。舍利子,,
【11】是諸法空相,,不
【12】生不滅,不垢不
【13】凈,,不增不減,。是
【14】故空中無色,無
【15】受想行識,,無眼
【16】耳鼻舌身意,,無
【17】色聲香味觸法,
【18】無眼界乃至無
【19】意識界,,無無明亦
【20】無無明盡,,乃至無
【21】老死,亦無老死
【22】盡,無苦集滅道,,
【23】無智亦無得,。以
【24】無所得故,菩提
【25】薩埵,,依般若波
【26】羅蜜多故,,心無
【27】掛礙;無掛礙故,,
【28】無有恐怖,,遠離
【29】顛倒夢想,究竟
【30】涅槃,。三世諸佛,,
【31】依般若波羅蜜
【32】多故,得阿耨多
【33】羅三藐三菩提,。
【34】故知般若波羅
【35】蜜多,,是大神咒,
【36】是大明咒,,是無
【37】上咒,,是無等等咒,
【38】能除一切苦,,真
【39】實不虛,。故說般
【40】若波羅蜜多咒,
【41】即說咒曰:揭諦
【42】揭諦,,波羅揭諦,,
【43】波羅僧揭諦,菩
【44】提薩婆訶,。
【45】曾見完白翁曾篆《心經(jīng)》八楨,,用筆剛?cè)峒媸搶嵅⒌?。服膺久之,,茲參獵碣筆意成此。自視尚無惡態(tài),。丁巳暮春,。吳昌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