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公權心正筆正(柳公權書法講座)
柳公權書法理論:心正則筆正。何為心正,?兩個故事避其以偏概全
孟子曰:“頌其詩,,讀其書,不知其人可乎,?”對于熱愛柳公權書法的人來說,,愛其書,練其帖,,不知其人可乎,?
初學書法時,行內朋友大多反對練習“柳體”,,而推薦“顏體”或“歐體”,。其理由是柳體真不簡單,風格過于刻厲,,很難把握,。
據(jù)《舊唐書.柳公權傳》記載,唐穆忠曾問其書法理論,,柳公權曰:“用筆在心,,心正則筆正?!碑斎?,這句話也在委婉告誡皇上,做事要有公平公正之心,。
何為心正,?倘若僅僅理解為練習書法時,心平氣和,,思想集中,,似有以偏概全之嫌。
在甲骨文中,,“心”字像人和鳥獸的心臟,。心包上的兩筆則表示心臟的肌理和血管紋絡。
“心”字演變
“心”是人的重要思維器官,,故“心”字又引申為思想、意念,、情感等,,人的一切行為當由此發(fā)出,。所以,古人認為一個人書法的優(yōu)劣與書者的品德是有關聯(lián)的,。
那么,,柳公權是一個有著怎樣品格的人呢?
發(fā)生在唐文宗時期的兩個小故事可見一斑,。
故事一:
有一次,,文宗在便殿召見六位學士時,舉起自己的衣袖說:“這件衣服已經(jīng)洗過三次了,?!贝嗽捯怀觯灀P皇上節(jié)儉美德之聲不絕于耳,,只有柳公權默不作聲,。
事后,文宗問柳公權何意,?柳公權說:“君主大節(jié)應在選賢用能,,黜退佞臣,賞罰分明等事上,,何至于衣服洗幾次這樣的小節(jié)呢,?”
站在一旁的宰相緊張得直冒虛汗,違反君主意愿,,豈不招來災禍,?
好在敢于直諫的忠臣,遇上了善于納言的明君,,唐文宗嘉其風采,,直接授予他諫議大夫(唐代的諫官有權駁回不合理的詔書)兼知制誥(起草詔書的官)。
故事二:
有一次,,文宗問:“外邊有何議論呀,?柳公權說:“郭旼(尚父郭子儀的侄子)把兩個女人獻入宮中,卻因此升官,,這是真的嗎,?”
文宗則說她們是來看望太后的。柳公權說:“瓜田不納履,,李下不整冠,,如果沒有嫌隙,為什么此事嚷嚷的家喻戶曉呢,?”聽此言,,文宗當即派人將她們送回家了。
這兩個“直言進諫”的故事可見柳公權是一個性格剛烈,不趨炎附勢,,阿諛奉承之人,。
楊雄曰:“書,心畫也,?!睍ㄊ且婚T藝術,書法者在一按一提,、一垂一懸,、露鋒與回鋒中,既蘊含著審美理想,,又彰顯著性格特點和品德修養(yǎng),。
難怪柳公權書法的每一筆都那么斬釘截鐵呢。
范仲淹評價柳公權的書法為“顏筋柳骨”,,這筋骨中,,當有剛正不阿氣,正氣凜然的精神內涵,,奈何以姿態(tài)取媚,!
“柳字一字值千金”。柳公書名將永留青史,,代代相傳,!
柳公權:心正則筆正,一字值百金
柳公權(778 年—865 年),字誠懸,,出生于京兆華原(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(qū)),。唐代著名書法家、詩人,。
柳公權祖父柳正禮,,任邠州士曹參軍,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,,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,。
受家中幾位親人為官的影響,柳公權最終也步入了仕途,。
在古代,,學而優(yōu)則仕,文人走上仕途,,參與政治者很多,,但是歷仕憲宗、穆宗,、敬宗,、文宗,、武宗、宣宗,、懿宗七朝皇子者,,恐怕只有柳公權一人了。
究竟是有何機遇與優(yōu)勢,,能夠讓他居官位如此之久,官至太子少師,,封河東郡公,,以太子太保致仕,甚至在咸通六年(865 年)駕鶴西去后,,亦被追贈太子太師,?
不得不說,他與書法的結緣,,對他的仕途是一個極大的助力,。
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,初學王羲之,,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,,吸取了顏真卿、歐陽詢之長,,自創(chuàng)獨樹一幟的“柳體”,,以骨力勁健見長,后世有“顏筋柳骨”的美譽,。
拜師無臂翁的傳說
柳公權 楷書《玄秘塔碑》
柳公權自幼聰穎好學,,在詩文方面頗有天賦,十二歲就能作辭作賦,。
他在書法領域的成就,,更是被眾人稱道。
柳公權自小習字,,年紀尚幼便能夠寫出漂亮工整的好字,,看到周圍小伙伴們寫字歪歪扭扭,便有了炫耀自己字跡的想法,。
有一天,,他在家門口和小伙伴們聚在一起,剛寫完一幅字,,便興高采烈地拿出來炫耀:“看看我寫的字,,好看吧?”
一個賣豆腐的人經(jīng)過,,駐足觀看,,大笑一聲:“還以為是多好的字呢,,一看就是小毛孩兒寫的,像是軟骨頭,,經(jīng)不起琢磨,,和我賣的豆腐差不多?!?/p>
柳公權被這個人一說,,臉上霎時如燒灼般通紅,不服氣地和他理論:“你說我寫的字不好,,那你倒是說說誰寫的字好,,我倒要看看你說的好字是什么樣?!?/p>
這個賣豆腐的老人不緊不慢地說:“在長安城,,有個無臂的老人,他用腳寫字,,他寫的字好很多人都知道,,求購他的字的人,天天都有,。他寫的字,,才真叫好看?!?/p>
柳公權對他說的無臂老者感到好奇,,第二天天還不亮,就踏上了尋人之路,。
柳公權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人群聚集的地方,,走近一看,只見一個老人用右腳寫字,,絲毫不比常人用手寫的遜色,,其字靈活游走,筆力遒勁,,果然是好字,。
柳公權當即跪拜在地,想拜其為師,。
老翁連忙說道:“我是個無臂之人,,手和腳的運筆想來感覺是不同的,我做不了你的老師,,你要是真心想學好寫字,,那我就贈你幾句話吧?!?/p>
說完,,只見他又坐下來,,用腳拿起筆,寫下了一首詩,?!皩懕M八缸水,硯染澇池黑,。博取百家長,,始得龍鳳飛?!?/p>
柳公權將此五言詩銘記在心,,此后潛心臨池,勤加練習,。
“延年之筆,顏筋柳骨,。散落人間,,寶為神物?!?/p>
——范仲淹
“筆諫”佳話 心正筆正
柳公權 楷書《金剛經(jīng)》
元和三年(808年)柳公權中進士第,,最初擔任秘書省校書郎。后來李聽鎮(zhèn)守夏州時,,任命他為掌書記,。
元和十五年,唐憲宗暴亡,,由唐穆宗李恒即位,,唐穆宗對于柳公權是有知遇之恩的。
一次,,柳公權進京回奏政事,,唐穆宗召見,對他說:“朕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筆跡,,心中一直對你很好奇,,究竟是什么樣的人能夠寫出如此字跡,所以早就想見一見你了,?!?/p>
這一次見面,柳公權給唐穆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,好感更是增添了不少,,于是穆宗就升任柳為右拾遺,補翰林學士,,后來又升其為右補闕,、司封員外郎,。
唐穆宗在朝政上并沒有什么膽識和想法,行政乖僻,,身為臣子的柳公權為此擔心皇上處理不好家國大事,,于是找機會勸諫他。
有一天,,唐穆宗一時興起,,召柳公權進殿,詢問柳公權怎樣用筆才能盡善盡美,,柳公權思考后回答說:“用筆的方法在于用心,,心正則筆法自然盡善盡美?!?/p>
唐穆宗聽后,,明白他這是借用筆法來進行勸誡,心中不悅,,卻也無從發(fā)作,。
由此便留下了柳公權“筆諫”的佳話。
唐敬宗時,,在便殿召見六位學士,,談到了漢文帝,眾臣贊嘆他的節(jié)儉,,唐敬宗這時便舉起自己的衣袖說:“朕的這件衣服已經(jīng)洗過三次了,。”
學士們聽聞,,都紛紛稱頌他的節(jié)儉品德,,只有柳公權始終不發(fā)一言。
唐敬宗單獨問他道:“剛才說起節(jié)儉一事,,你為何不置一詞,?”
柳公權理直氣壯地回答說:“臣以為,君主應該注意起用賢良的人才,,黜退佞臣,,懂得聽取忠言勸誡,明辨是非,,賞罰分明,。至于穿洗過的衣服,那只不過是小節(jié),,比起治國安邦,,實在是無足輕重?!?/p>
柳公權如此直接的言論,,讓當時在場的眾臣為之捏一把冷汗,。
因為柳公權人品正直,敢說真言,,皇帝經(jīng)常召見他,,商議一些政事,聽從他的意見,。
838年,,柳公權經(jīng)調轉任工部侍郎。
唐文宗曾召他問事:“現(xiàn)在外邊對我可有什么議論,?”
柳公權回答說:“自從郭旼被任為邠寧節(jié)度使,,人們議論紛紛,有的說好,,有的說不好,。”
唐文宗疑惑地詢問道:“郭旼是尚父的侄子,,太皇太后的叔父,,想來在職并無不妥,不過是從金吾大將升任為小小的邠寧節(jié)度使,,這件事有什么可議論的地方呢?”
柳公權解釋道:“臣以為憑借其功績和品德,,皇上任命他為節(jié)度使的確沒有什么不妥,,只是人們紛紛議論說郭旼把兩個女兒獻入宮中,憑借這樣才得以升官,,臣不知具體情況,,斗膽問一句,這件事情當真如此,?”
唐文宗苦笑一聲,,說道:“郭旼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,是來看望太后的,,這種猜想也真是可笑,。”
柳公權卻不以為然,,向唐文宗解釋說:“常言道,,瓜田李下,若想少些嫌疑,,不去做這種事情就好,。何況事情的發(fā)生,想來不會只是某些人捕風捉影,,定有其合理之處,?!?/p>
唐文宗聽后,當即派遣內使張日華把郭旼的兩個女兒送回家中,。
后人評價柳公權的書法,,常常從其人品出發(fā),正如柳公權所言“心正則筆正”,,誠心而后篤行,,刻苦鉆研,書法亦是其心路的寫照,。
“柳少師書本出于顏,,而能自出新意?!薄K軾
柳體風骨 一字百金
柳公權(傳) 行書《蘭亭詩》
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,,談及柳公權的書法,人們常將其與顏真卿相提并論,,人稱“顏柳”,,又與歐陽詢、顏真卿,、趙孟并稱“楷書四大家”,。
唐文宗曾稱贊其書法說:“即使是鐘繇、王羲之轉世,,也超不過柳公權的書法造詣?。 ?/p>
柳公權最初學習王羲之的書法,,后來又研究過隋唐以來的楷書,,融合百家之風范,最終形成自己骨力遒勁的書風,,自成一家,,后世稱為“柳體”。
“顏體”和“柳體”在后世影響深遠,,眾多書法大家都汲取其風骨和書法的精髓,,其中學習柳書者不可勝數(shù)。
“宋四家”(蘇軾,、黃庭堅,、米芾和蔡襄)學習前朝書家,幾乎都經(jīng)歷過學習顏書和柳書的階段,,達到高超之境界,。蔡襄學習顏書,但同時也精通柳書,在他看來,,柳公權的《陰符經(jīng)序》“善藏筆鋒”,,是柳公權作品中的精品。
董其昌曾在《畫禪室隨筆》中說:“余曾見柳誠懸小楷《度人經(jīng)》,,遒勁有致,。蔡君謨《茶錄》,頗仿之……”
趙孟的字體中,,也蘊含著柳書的風骨,。劉宗海云:“從子昂翁筆硯之側,知其下筆處顏筋柳骨,、銀鉤鐵畫果是也,。”(《書林藻鑒》)
有人稱柳公權的字“一字百金,,非虛語也”,,然而柳公權對題字所獲的豐厚財帛,卻并不放在心上,。
他的家奴抓住他看淡財物的品性,,盜取了他許多器物錢財。有一次,,家奴盜竊事發(fā),,有人告到柳公權那里,他卻只淡淡地說了幾句,,沒有深究,。
可是,柳公權對于自己學習書法收集的書籍以及書寫的筆硯卻很是珍視,,會親自收藏,,不讓旁人插手管理,。
“柳公權如深山道人,,修養(yǎng)已成,神氣清健,,無一點塵俗,。”
——米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