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孟頫歸去來辭(趙孟頫書法)
趙孟頫歸去來辭,,趙孟頫創(chuàng)作的行書,
趙孟頫《歸去來辭》,,大德元年(公元1297年)作,。行書,紙本長卷,,縱46.7厘米,,橫453.5厘米,。共48行,行10字左右,。藏上海博物館,。卷前有其弟所繪陶潛像一幅并有題記,并蓋有“古鑒閣中銘心絕品”,、“經(jīng)協(xié)久遠期無限”,、“韻篁館賞圖書“和“秦文鈐”等印。該帖為中期作品,,以行書為主,,間以草法,用筆珠圓玉潤,,宛轉(zhuǎn)流美,,神氣充足。
《歸去來辭》原文
歸去來兮,,田園將蕪胡不歸,!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,?悟已往之不諫,,知來者之可追。實迷途其未遠,,覺今是而昨非,。
舟遙遙以輕飏,,風(fēng)飄飄而吹衣,。問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,。乃瞻衡宇,,載欣載奔。僮仆歡迎,,稚子候門,。三徑就荒,松菊猶存,。攜幼入室,,有酒盈樽。引壺觴以自酌,,眄庭柯以怡顏,。倚南窗以寄傲,審容膝之易安,。園日涉以成趣,,門雖設(shè)而常關(guān),。策扶老以流憩,時矯首而遐觀,。云無心以出岫,,鳥倦飛而知還。景翳翳以將入,,撫孤松而盤桓,。
歸去來兮,請息交以絕游,。世與我而相違,,復(fù)駕言兮焉求!悅親戚之情話,,樂琴書以消憂,。農(nóng)人告余以春及,將有事于西疇,?;蛎碥嚕蜩轮?。既窈窕以尋壑,,亦崎嶇而經(jīng)丘。木欣欣以向榮,,泉涓涓而始流,。善萬物之得時,感吾生之行休,。
已矣乎,!寓形宇內(nèi)復(fù)幾時,曷不委心任去留,?胡為乎遑遑欲何之,?富貴非吾愿,帝鄉(xiāng)不可期,。懷良辰以孤往,,或植杖而耘耔。登東皋以舒嘯,,臨清流而賦詩,。聊乘化以歸盡,樂乎天命復(fù)奚疑,!
《歸去來辭》譯文
回家去吧,!田園快要荒蕪了,為什么不回去呢?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,,為什么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,?我悔悟過去的錯誤不可挽救,但堅信未來的歲月中可以補追,。實際上我入迷途還不算遠,,已覺悟到回家為是而做官為非。
船在水上輕輕飄蕩,,微風(fēng)吹拂著衣裳,。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,只恨晨光朦朧天不亮,。終于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,,我高興地向前飛奔。家僮歡快地迎接,,幼兒們守候在門庭,。院里的小路長滿了荒草,松和菊還是原樣,;帶著幼兒們進了屋,,美酒已經(jīng)滿觴。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,,觀賞著庭樹使我開顏,;倚著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,(更)覺得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,。小園的門經(jīng)常地關(guān)閉著,,每天(獨自)在園中散步興味無窮;拄著拐杖走走歇歇,,時時抬頭望著遠方(的天空),。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穴里飄浮而出,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,;日光暗淡,,即將落山,,我流連不忍離去,,手撫著孤松。
回來呀,!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游,。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,再駕車出去又有何求,?(還嘮嘮叨叨圖個啥,?)跟鄉(xiāng)里故人談心何等可樂,彈琴讀書來將愁顏破;農(nóng)夫告訴我春天到了,,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,。有時駕著巾車,有時劃著孤舟,,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,,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。樹木欣欣向榮,,泉水緩緩流動,,我羨慕萬物各得其時,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,。
算了吧,!寄身世上還有多少時光,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,?為什么心神不定還想去什么地方,?富貴不是我所求,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,。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,,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長;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,,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,;姑且順應(yīng)造化了結(jié)一生,以天命為樂,,還有什么猶豫彷徨,?
趙孟頫簡介:
趙孟頫[fǔ](1254年10月20日 -1322年7月30日 ),字子昂,,漢族,,號松雪道人 ,又號水晶宮道人(一說水精宮道人 ),、鷗波,,中年曾署孟俯。吳興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,原籍婺州蘭溪 ,。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、書法家,、畫家,、詩人,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,、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,。
趙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戶參軍,。宋亡后隱居不仕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,,趙孟頫經(jīng)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,,趕赴大都,受元世祖賞識,,授兵部郎中,。此后歷任集賢直學(xué)士、濟南路總管府事,、江浙等處儒學(xué)提舉,、翰林侍讀學(xué)士等職,累官翰林學(xué)士承旨,、榮祿大夫,。自世祖至武宗、仁宗,、英宗四朝皆加禮敬,。晚年逐漸隱退,延祐六年(1319年)借病乞歸,。至治二年(1322年),,趙孟頫逝世,年六十九,。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,、魏國公,謚號“文敏”,,故稱“趙文敏”,。著有《松雪齋文集》等。
趙孟頫博學(xué)多才,,能詩善文,,通經(jīng)濟之學(xué),工書法,,精繪藝,,擅金石,通律呂,,解鑒賞,。在繪畫上,他開創(chuàng)元代新畫風(fēng),,被稱為“元人冠冕”,。其繪畫取材廣泛,,技法全面,,山水、人物、花鳥無不擅長,。其書取法鐘繇,、“二王”、李邕,、趙構(gòu)等,,于篆、隸,、真,、行、草諸體皆擅,,尤以楷書,、行書著稱;其書風(fēng)遒媚,、秀逸,,結(jié)體嚴整、筆法圓熟,,創(chuàng)“趙體”書,,與歐陽詢、顏真卿,、柳公權(quán)并稱“楷書四大家”,。此外,趙孟頫倡導(dǎo)師法古人,,強調(diào)“書畫同源”,。其繪畫、書法和畫學(xué)思想對后代影響深遠,。
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力的書法家,。其篆、籀,、分,、隸、楷,、草諸書俱佳,,以楷書、行書造詣最深,、影響最廣,。據(jù)明人宋濂記述,趙氏書法早歲學(xué)“妙悟八法,,留神古雅”的思陵(即宋高宗趙構(gòu))書,,中年學(xué)“鐘繇及羲獻諸家”,,晚年師法李北海。王世懋稱:“文敏書多從二王(王羲之,、王獻之)中來,,其體勢緊密,則得之右軍,;姿態(tài)朗逸,,則得之大令;至?xí)畡t酷仿李北?!对缆础?、《娑羅》體?!贝送?,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、褚遂良等人,;于篆書,,他學(xué)石鼓文、詛楚文,;隸書學(xué)梁鵠,、鐘繇;行草書學(xué)羲獻,,能在繼承傳統(tǒng)上下苦功夫,。誠如文嘉所說:“魏公于古人書法之佳者,無不仿學(xué)”,。虞集稱他:“楷法深得《洛神賦》,,而攬其標。行書詣《圣教序》,,而入其室,。至于草書,飽《十七帖》而度其形,?!彼羌瘯x、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,。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,,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:“顏、柳,、歐,、趙”。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,,評價其書法“因熟而俗”,。
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(shù)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,。他在書法上的貢獻,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,,還在于他的書論,。他有不少關(guān)于書法的精到見解,。他認為:“學(xué)書有二,,一曰筆法,二曰字形,。筆法弗精,,雖善猶惡;字形弗妙,,雖熟猶生,。學(xué)書能解此,始可以語書也,?!薄皩W(xué)書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筆之意,,乃為有益,。”在臨寫古人法帖上,,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:“前人得到古碑帖數(shù)行,,專心學(xué)習(xí),便能聞名于世,。何況《蘭亭集序》是王右軍(王羲之)滿意的書法,。如果不停地學(xué)習(xí),怎么會擔(dān)心書法勝不過別人,?!边@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。